9月8日,位于北京朝陽區安定路10號的中國有色大廈,迎來一撥山東口音的客人。
這一天,山東省最大的銅管材、帶材加工企業山東奧博特銅鋁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為中色集團新的“家庭成員”,使得中色集團的資產總額逼近400億元。而按照中色集團的戰略規劃,這一數字在今年年末將突破500億元。而在4年前,其全部家當尚不足70億元。
新摘奧博特對中色集團總經理羅濤來說并非意外。“這個秋季也許將有更多好消息。”他說。
外界風傳中色集團入股澳大利亞稀土礦商Lynas受阻,但羅濤語帶堅定地表示,中色集團已第4次提交申請,“相信通過溝通,澳大利亞監管部門可以確信,這樣的交易對中澳以及雙方企業都有利”。
三橫:海外養“雞雛”
中色集團發端于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旗下的一家工程公司,前身為1983年設立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對外工程公司。之后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建設集團公司”。2005年再次更名為“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色稱,數次名稱的變更,內蘊著戰略意圖調整的深意。
據了解,2005年底,中色集團資產總額只有7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不到50億元,以母公司口徑計算的凈資產收益率不到5%。但當時剛剛從中國鋁業公司副總經理位置上空降到中色集團的羅濤卻看到了一筆報表上并不顯示的優質“歷史資產”——豐富的海外資源開拓經驗。“前任為企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羅濤說。
羅看中的是,2005年前,中色集團在泰國有泰中鉛銻合金廠,在蒙古有圖木爾廷敖包鋅礦,通過國際招標接手贊比亞謙比希銅礦,在緬甸與緬甸第三礦業公司開始合作勘探開發達貢山鎳礦,在澳大利亞參股ORD資源公司并逐漸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成立之初就是走出去的企業。”羅濤稱自己只是將業已存在的戰略清晰化。2006年,中色集團明確了自己海外找礦的三條“礦帶”:優勢最好發揮的亞洲周邊國家;礦業相關法律與資本環境成熟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中南部非洲是最遠的一條“礦帶”。
“最主要的是你不能讓別人認為我就是挖你的資源來了。”羅濤說,公司將“互利雙贏、共同發展”奉為投資合作的核心準則,而在海外則細化成幫當地人修路、資助艾滋病防治、贈送縫紉機、送雞雛等一系列具體的行動,“送當地人雞雛,讓他們養大,我們再買回來”。
好運氣又適時地給了中色集團“獎勵”:2006年11月,在澳大利亞西部金伯利東部區域發現高品位的卡帕菲(Copper flats)銅礦,之后老撾占巴塞省帕克松地區鋁土礦又有重大發現。
“跟蹤境外重有色金屬資源量8000萬噸、鋁土礦資源量20億噸。”4年前如果提這句話,更像是遙遠的自勉,而現在羅濤則向記者透露,“這個數字正在如同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垂直平衡術
海外資源庫日益豐滿之后,中色集團發現“墻外開花墻內香”,國內的橄欖枝也紛紛遞到自己的眼前。
中色集團控股的中色股份總經理王宏前坦承,找上門尋求合作者絡繹不絕。但如何控制擴張適度,以避免陷入泥潭?
據了解,2006年中色集團將總資產擴張到100億元,凈資產收益率卻激增4倍至20%。2007年,總資產規模翻番,中色集團凈資產收益率略微下調至16%。2008年總資產規模保守增至270億元。
贏利水平上升則下一年度資產規模增長放松、贏利水平下降則收緊,羅濤用一根無形的松緊繩,約束著擴張的節奏。“圍繞現有的品種加強,把負債率控制在65%左右”。在這種思路下,紅透山礦業公司、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沈陽礦業設計研發中心、柳州中色鋅品有限公司等國內企業相繼加盟“中色大家庭”。
“技術有支撐,班子素質很高,海外資源又使原料有保證”。剛剛加盟的山東奧博特銅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占海說,曾經有一些同行謀求與奧博特重組,但資產規模38億元、年利潤2億元的奧博特依然選擇了中色集團。“靠上‘航母’,長遠發展有保證。”劉占海笑言。
一松一緊之間行至2008年,中色集團突然發現,擴張節奏的把握比往年難得多。
“公司過去發展最快的一年是2007年——利潤增長速度最快,但我們2008年的前8個月表現實際上同比要優于2007年。”羅濤說,當時集團班子就預感到價格要掉。好在2006年集團內就明令禁止金融衍生品交易,旗下除并入中色集團前就有套保的紅透山礦業公司保留操作外,其他企業一律不予碰,“紅透山礦業公司審計過,期貨上賺了7000多萬元”。
因此,當一些同行因期貨巨虧頭疼時,價格跳水只是讓中色集團減小了銷售毛利率。
而日子更難過的是一些海外同行。以贊比亞為例,中色集團在當地礦山冶煉企業中排行“老七”,但其成本卻可以控制到比毗鄰的盧安夏銅礦成本每噸低一千美元。因此,當排名前六的礦山有3家限產、3家停產時,唯一宣布“不減少一分投資、不裁減一名員工、不減少一噸產量”的就是中色集團。
過去的經驗在金融危機之時恰恰成為自信的支撐,中色集團開始發力加速海外收購,相繼成為澳大利亞特拉明公司、英國恰拉特黃金控股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資源版圖拓展到阿爾及利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同時成功收購贊比亞盧安夏銅礦80%的股權,并一舉躋身贊比亞銅業企業三強。
羅濤說:“我們收購的企業沒有一家虧損,也沒有一家是在金屬價格高位的時候收購的。價格高時我們不收,把現有的礦山開采好,專注于積累;一旦價格下跌便及時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