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危機礦山勘查成果取得重大突破,探獲工業資源量(333):礦石量715.72萬噸,WO310.84萬噸,平均品位1.514%;Sn2.61萬噸,平均品位0.365%,所獲得的資源量相當于新增兩個大型鎢礦床、一個中型錫礦床。通過礦床開發經濟概略評價,新增的資源量可延長礦山服務年限28年,可穩定安置就業人數1500人以上,新增資源量潛在價值超過129.21億元人民幣。這不是一組干枯的數據,這是一個傳奇。而締造這個傳奇的正是中國有色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有限公司《廣西珊瑚鎢錫礦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組。
肩負光榮使命,艱苦奮斗
礦山要延續、企業要發展、礦工要生存,找到接替資源勢在必行。適時,由國土資源部組織的“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隨之展開。珊瑚鎢錫礦由于面臨著礦山資源開采量日益減少,礦山企業陷入了困頓的境地,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礦山都處于停產狀態,一些職工面臨下崗等問題。老礦山重生的足音愈加清晰而堅定,呼喚新生的欲望更加強烈。盡快找到接替資源成為礦山救危解困的突出問題,中國有色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有限公司隨即承擔了國家危礦辦交付的重任。項目的成功立項,對隨之成立的項目組來說既是動力,更是挑戰。國家需要勘查更多的資源,他們就要發揮技術優勢,全力以赴,做好地勘工作,為國家礦山接替資源保障爭作貢獻。
廣西鐘山縣珊瑚鎢錫礦位于桂東北富(川)賀(縣)鐘(山)鎢錫多金屬成礦區南部,工作區屬中低山地貌,海撥標高一般為200-500m,最高606.4m。相對高差300-400m。這是一個環境惡劣的工作區域,夏季炎熱潮濕,白天日照時間長達11小時以上,正午時溫度高達42攝氏度,酷熱難擋;冬季陰冷潮濕,寒風刺骨,時常下著凍雨。惡劣的環境對由一個個樸實無華、甘于奉獻的創造者構筑成的英雄團隊來說不算什么,身體飽受摧殘才是他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3年里,不管是鉆探、化探、物探、槽探施工及編錄工作,露餐已經成為常態,早上帶上餅干、饅頭就各奔目標。中午通常是以大地為席,頂著灼熱的太陽或是忍受著刺骨的寒風,就著山泉,啃著又干又硬的干糧,就算是應付了中餐。晚上7點以后才能回到駐地,才能吃上熱乎乎的晚飯,因此項目組的幾十個人或大或小都落下了腸胃病。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能及時提供地質異常成果,敬榮中教授帶領著物探組成員,在南方5-7月的雷雨天氣中,背著電纜線、攜帶儀器,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機,上山進行物探可控源測量。遇到打雷下雨了,他們不敢躲在大樹下,只能冒著生命危險,背著電纜線,鉆進灌木叢里避雨。
珊瑚礦自1993年之后處于停產狀態,2008年開始恢復生產,井下被水淹15年之久。為了總結礦體分布規律,更準確的確定井下鉆孔位置,楊明德教授帶著項目組成員,每天早上沿著斜坡道,走過近1900個臺階,進入地下230米深處,每天中午在井下簡單地吃一點干糧,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再拾著1900級臺階而上,步履蹣跚地回到宿營地。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在黑暗、陰涼、潮濕的環境下,趟著膝蓋深的泥漿,冒著坑道坍塌冒頂的危險,一個坑道一個坑道的編錄,一個采場一個采場的觀察測量,最終準確地確定了井下17個鉆孔的準確位置。
2008年的中秋節,劉偉、劉運鍔兩位80后工程師,為了指導鉆探工作的正常進行,他們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美好節日,堅守崗位,與鉆探工人同吃住在荒山野嶺,就是為了及時拿出鉆探編錄成果。同年夏天,正趕上周奇明教授、王滋平高工的子女中考,但是他們抑制住心中的焦灼,帶著期盼,“舍小家為大家”,依然堅守崗位,為的就是能按時提交了化探成果。
徐文杰高級工程師,為了檢查一個異常點,忍受著胃痛,帶著幾個年輕人,帶著干糧、礦泉水,頂著烈日,不時頭頂上有黃蜂“伴舞”、腳底下有毒蛇“同行“、腰間有鋒利的荊刺“牽掛”,經過5個小時的攀爬,終于穿過了茂密的灌木叢和危崖,登上了高差近800米的陡山,在烈日的暴曬下編錄、取樣、素描。當他們帶著一身的疲憊、滿手的刺傷回到宿營地時,繁星已掛滿了天空。
正是這群時時刻刻把地礦事業裝在心中的人,成為危機礦山找礦的主力,也成為了“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精神的最好詮釋者!
重塑礦山新生,找礦立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群滿懷豪情的地質人,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始終繼承地質工作者“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牢記“以找礦立功為榮” 的神圣使命,與酷暑斗爭、與嚴寒作戰,誓要為國再立新功。他們認為,老礦山具有地質現象揭露清楚、地質數據豐富等特點,就礦找礦,應是切合實際的戰略選擇,同時,與建新礦山相比,危機礦山找礦一旦有所突破,則見效更快、更直接。通過地、物、化、遙感等綜合研究,根據珊瑚礦區的成礦地質背景、成礦條件和成礦地質特征,研究了珊瑚礦區礦化富集規律和主要控礦因素,提出了“礦床上部陡傾斜石英脈型礦體,中部發育緩傾斜似層狀礦蝕變巖型礦體,深部含礦隱伏花崗巖”的“三層樓”的成礦模式并通過了驗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成礦模式也為找礦新方法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國家危礦辦的領導下,廣西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財政主管部門與項目辦公室緊密配合,礦山企業和勘查單位積極協作。同時,項目所在市、縣也都成立了相應機構,不斷強化與部危礦辦指派的項目監審專家組進行對接,加強了技術支撐,形成了“政府企業共同出資、主管部門精心組織、勘查開采緊密結合、一流專家監審指導、突出技術方法創新、嚴格項目全程監管”的管理機制。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危機礦山瞬間煥發了新的生命!廣西鐘山縣珊瑚鎢錫礦接替資源勘查在領導層、機制層、措施層的多方合力作用下,經過3年的勘查找礦和地質大會戰,收獲驚人。深部找礦取得重大進展:共完成了鉆孔11901.89米,坑探1523.43米,槽探1099.0m3物探CSAMT測量560個點,1:1萬高精度磁測25km2,1:25000重力勘查30km2,化探1:1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烴、汞氣測量12.5 km2,井中激電902m,1:25000溝系次生暈測量45 km2。通過在珊瑚礦采礦權范圍內的深邊部的工作,資源儲量潛力驚人:探獲工業資源量(333):礦石量715.72萬噸,WO310.84萬噸,平均品位1.514%;Sn2.61萬噸,平均品位0.365%;伴生金屬量:Cu1.01萬噸,平均品位0.173%;Zn0.92萬噸,平均品位0.845%;Ag130.20噸,平均品位18.27g/t。項目勘查所獲得的資源量相當于新增兩個大型鎢礦床、一個中型錫礦床,資源潛在價值在129.2億元以上,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具有顯著的戰略、經濟和社會效益。
珊瑚礦的新生,印證了他們無怨無悔地奉獻、艱苦奮斗的作風和對地質事業的無限熱愛。他們用無私、忘我、執著、拼搏締造出了一個新的傳奇,傳承了地質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忍耐”的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和復興構筑了堅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