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有色集團)中國有色集團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也是我國開發境外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最成功的企業。成立28年以來,中國有色集團一直以“走出去”為鮮明特色,業務遍布亞洲、非洲、大洋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境外業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在中國有色集團“走出去”的過程中,黨組織和黨員一直起著排頭兵作用。日前,中國有色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羅濤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為本刊記者解讀了中國有色集團海外單位黨組織建設問題。
篳路藍縷創大業
記者: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中國有色集團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肯定布滿坎坷。集團黨委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
羅濤:在“走出去”過程中,企業的確面臨很多挑戰和風險。這些挑戰和風險來自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比如對中國資本的排斥、所在國政治環境不穩定、政黨更替、政府政策的調整、跨文化的沖突、當地工會的工資談判以及勞資糾紛、境外人力資源體系不健全等。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和問題,中國有色集團形成了明確的認識。
一是“走出去”必須牢記中央企業的使命與責任。“走出去”開發資源涉及我國的戰略資源安全。作為中央企業,我們始終堅持“資源報國”的理念,牢記中央企業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用共同發展的事實不斷向當地政府和民眾表達善意、消除疑惑、增進互信、構建良好的企業形象,更好地完成“走出去”新階段的新使命。
二是“走出去”必須高度重視防范和控制風險。投資風險、生產經營風險、安全生產風險等,既是境外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必然產物,也將在“走出去”進程中長期存在。針對當前“走出去”的新特點,要特別關注政治風險、社會風險和安全風險,學會“理性應對、客觀分析、審慎處置”。對外要注意防范安全風險,處理好公共關系,廣交朋友,最大限度地避免沖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守底線,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2009年,在我們擬并購澳大利亞萊納公司股權的過程中,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在審批中對控股權和產品銷售不斷提出附加條件7次,做出了一些明顯帶有歧視性和違反市場規則的規定。為規避風險,我公司最終選擇了放棄。
三是“走出去”必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在海外開發礦產資源,需要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熟悉國際慣例、善于開拓創新、甘于吃苦奉獻的海外一線人才。為解決外派人員數量不足,適應當地政府提出的解決當地就業的要求,我們不斷加強外方員工隊伍建設,推進“本地化”進程。在外方員工管理上,我們堅持“依靠”而不“依賴”,發揮工會“協調關系、溝通信息、解決矛盾”的積極作用,懲罰或開除當地員工先請工會提出意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記者:據我們了解,“走出去”過程中還有一個挑戰,就是黨組織在某些國家不能公開注冊。那么,中國有色集團黨組織是如何在這些國家開展活動的?
羅濤:是的,在贊比亞、蒙古、緬甸等很多國家,黨組織不能公開注冊、黨組織負責人不能公開身份。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的企業黨組織堅持以“一套人馬、兩個職責”的形式設置黨的工作機構。因為集團在境外企業全部控股,對外是公司一套管理機構,對內在中方員工中建立一套黨的工作機構,黨委(支部)書記分別以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身份,委員以副總或部門經理、重要崗位負責人身份開展工作,有效規避了這些國家當地的法律約束。黨委辦事機構只設立辦公室,人員一般由企業綜合部門或人力資源部門的中方人員兼任。
同時,針對境外企業黨的活動不能在工作場所和工作時間開展,也不能以黨的名義公開進行的情況,境外黨組織堅持在中方員工的生活基地開展工作,做到了生活基地建在哪里,黨的組織生活就開展到哪里。境外企業堅持了每月一次黨員大會和支委會、每季一次黨課。國內企業領導每到國外必講黨課,進行形勢任務教育已成為慣例。
生產經營顯身手
記者:海外單位黨組織如何做到黨建工作與項目建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
羅濤:集團公司黨委一直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在這一原則的指引下,集團公司各級黨組織,包括海外單位黨組織不斷探索創新,推動了黨建工作和企業發展共同提高。2009年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集團公司黨委及各級黨組織認真查找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剖析、開拓思路,制定整改方案、細化整改措施,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化危為機提供了堅強的保障。2009年4月13日,習近平副主席視察我公司總部時,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10年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之后,集團公司堅持把生產經營工作和創先爭優工作作為企業工作的“兩條主線”,有力推動了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的緊密融合。
記者:黨組織要發揮作用,首先必須介入管理。中國有色集團黨委是如何保證海外黨組織進入管理、發揮作用的?
羅濤:一是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把握企業的方向。認真落實黨組織參與“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我們境外企業全部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集團派出的企業高管人員中的黨委成員全部進入董事會、監事會或經營班子,從組織上保證了參與決策的渠道。抓“源頭參與”,董事會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前企業黨組織要先研究、提建議、把握方向;抓“決策引導”,黨委委員在董事會或經理會議上發表意見時必須體現黨組織意圖,保證董事會或經營班子依法做出決定;抓“強化執行”,黨員帶頭執行企業的決策。黨組織通過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幫助企業妥善處理了一些重大問題。
二是發揮保證監督作用,防范企業風險。堅持把管好領導干部作為履行保證監督職能的重要內容。境外企業遠離本土,自主權限較大,管好干部是保證境外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我們堅持了境外領導干部的民主生活會制度、干部交流以及每年一次考核和回國述職等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果斷處理。境外企業在設立黨委的同時設立紀委,明確紀委書記。堅持定期審計監察,對境外企業負責人實行“離任必審”。集團公司審計監察部每年都對境外企業進行年度財務決算審計。在堅持對境外企業主要負責人離任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之外,2010年以來,還對重大投資項目進行期中審計,使風險防范關口不斷前移。堅持財務負責人和關鍵崗位人員委派制,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框架下,通過正常的任免程序選派業務素質高、外語水平好、責任心強的人員到境外企業擔任財務負責人和關鍵崗位人員。
三是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推動企業發展。一是在工作要求上,凡是國內黨組織部署的重要活動,在境外都努力創造條件、抓好抓實,保證了黨組織的統一性。二是在具體做法上,加強分類指導。針對礦山、冶煉廠和工程承包項目的不同特點,用《黨支部工作作業指導》、《黨支部工作手冊》、《共產黨員活動手冊》等“三本手冊”,規范黨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三是在教育內容上,突出“資源報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忠于祖國、忠誠企業、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基本要求,不斷強化在境外環境下黨員的先進性意識,使廣大黨員做到了平常時刻看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危險時刻豁出來。
記者:境外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對境外項目建設和集團發展起到了哪些促進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
羅濤:在“走出去”的進程中,中國有色集團也曾遭受一些挫折,碰到了一些突發事件,但正是由于有海外黨組織保證監督作用的發揮,最終都得到有效化解,積累了經驗,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是沒有發生大的投資失誤,投資運營的企業大部分已收回成本,在當地扎下了根,境外企業和項目的成功實踐和投資經營理念已成為中國有色集團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柱。二是構建了中國有色集團“走出去”的平臺,打造了中國有色集團的品牌,并為后續項目談判、投資管理和企業收購奠定了文化基礎。三是形成了一支“走出去”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隨著有色金屬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目前已擁有從地質勘探、設計、設備制造、工程總承包、土建施工、采選冶、國際貿易和物流、資本運作、國際談判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以及懂經營、會外語、熟悉國際慣例的復合型管理人才。這些人才的有效整合形成了在國外進行礦產資源開發的先行部隊,成為中國有色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四是樹立了負責任的中國企業形象,在當地產生了巨大影響。以贊比亞為例,通過企業的持續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我們在贊比亞深深扎下了根,目前已躋身贊比亞礦業領域前三強,贊比亞總統、副總統、各級政府官員經常出席我們的重大活動,通過努力踐行胡錦濤總書記出席我們活動時為我們題寫的“中贊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指示,在贊比亞社會各界樹立了以人為本、誠信經營、和諧發展的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自身建設在加強
記者:海外單位黨組織進入管理、發揮作用的方式和途徑與國內單位黨組織有何異同?
羅濤:結合多年來境外企業黨建工作實踐,我們對境外企業黨組織的職能作用進一步作了研究和歸納。我們認為,前面講到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證監督作用、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與國內企業黨組織一樣,都要發揮好黨組織的作用。同時,針對境外企業面臨的情況,黨組織還要履行一些更廣泛的職能。主要有:團結協調中資企業和中方員工的職能、履行社會責任、樹立中國企業形象的職能、重大事件和危機時刻的組織指揮職能。
記者:結合海外工作的特點,中國有色集團海外單位黨組織具體發揮了哪些作用?
羅濤:一是發揮中資企業和中方員工團結協調作用,建設和諧企業。由于境外企業不能建立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中方員工長年工作在外,少則3~5年,長則8~10年,遠離祖國和親人,生活單調、信息閉塞,有很多在國內工作所不能體會到的思想及個人利益問題,黨組織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及時了解和反映中方員工的正常訴求,發揮聯系中方員工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黨組織的建議下,境外許多企業和項目修訂了員工定期回國探親制度、開通家庭熱線電話、安排有條件的家屬到境外企業工作等,穩定和凝聚了中方員工隊伍。
在境外多家企業集中的地區或多個企業參建的項目,企業與企業之間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但經常有問題甚至是矛盾需要協調和溝通,這種情況在國內通過上級企業進行協調,但在國外不可能做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揮黨組織作用,通過開展黨的活動把各方也包括集團外部的中方企業聯系起來,在活動中起到協調、溝通作用。
二是發揮履行社會責任推動作用,樹立中國企業形象。在多年的“走出去”實踐中,我們牢記中央企業肩負的光榮使命,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同時,把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作為境外企業和項目黨組織的重要職責,樹立良好的中國企業形象。在履行為當地社會提供就業崗位和交納稅收的同時,堅持長期開展助學、扶貧、修路、綠化等公益活動,僅贊比亞的企業就累計投資超過17億美元,納稅超過9000萬美元,提供就業崗位12500人,為當地社會捐款達600萬美元以上。我們在贊比亞有兩所醫院、在緬甸項目建設的同時也建設了醫院,在為職工看病的同時,也服務當地社會群眾。2009年初,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贊比亞7家較大銅業公司中3 家停產3家減產,只有我們投資的謙比希銅礦等企業堅持正常生產。2009年1月,我赴現場工作,明確宣布了“不減少一分投資,不減少一噸產量,不裁剪一名員工”的決定,樹立了中國企業負責任的良好形象。贊比亞總統高度稱贊:“中國人在我們順利的時候是朋友,在我們困難的時候也是朋友,是全天候的朋友。”就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獲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巨大支持,得以成功收購盧安夏銅業公司。
三是發揮重大事件和危機時刻組織指揮作用,確保人員和資產安全。境外企業和項目經常會遇到政治動蕩、局部戰爭、自然災害等危及員工生命和企業資產安全的重大突發事件。在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黨組織和共產黨員挺身而出,組織指揮,發揮主心骨作用。上世紀90年代伊拉克和科威特戰爭,2003年伊朗地震,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這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境外企業黨組織始終工作在最前沿、撤退在最后面,積極做好員工的思想穩定工作,成為企業和員工生命財產的堅強堡壘和后盾。
記者:您認為,海外單位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羅濤:海外企業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挑戰很多。中國有色集團作為最早“走出去”的企業,我們在海外的業務最主要的特點是自投、自建、自營、自管,建成了礦山、冶煉廠等一批生產實體,初步形成了區域性的產業集群。我們的中方員工長年在境外工作,時間長的有10多年之久。黨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如何形成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人員的交流、輪換機制,推動境外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是我們目前境外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正在國務院國資委和國資委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為人才的交流和輪換提供人才支撐,即在國內并購一些業務相似的企業,形成與境外企業人才交流的國內人才輸出基地。二是提高“本土化”水平。
記者:您對加強海外單位黨組織建設有哪些建議?
羅濤:一是基層黨組織的設立。由于境外企業黨員人數不多,達不到設立黨委規定的要求,若設黨總支又不便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因此建議將境外企業設立黨委的黨員人數適當降低到50人(包括流動黨員),這也是集團公司黨委在實踐中的做法。同時,由于境外企業黨的活動和黨員身份不能公開,不便召開黨員大會或代表大會,因此建議黨委書記和委員采取直接任命的方式,同時明確其企業行政職務。
二是理順境外企業黨組織的隸屬關系。境外企業和項目黨組織在接受派出企業黨組織領導的同時,接受中國駐所在國大使館黨委的領導。這一規定要進一步明確,特別是明確派出企業和大使館黨委各自的職責。另外,參與合作的中央企業和其他企業黨員的組織關系,要明確接受控股企業黨組織管理。比如,我們在謙比希銅冶煉公司設立了黨委,其中有很多是來自合作方云南銅業(000878,股吧)公司黨委的黨員。由于我們是控股方,銅冶煉公司黨委接受集團公司黨委和中南部非洲黨委的領導。
三是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不論是在生產型的境外企業,還是境外工程項目,黨員的流動性都非常大,如何對這一部分黨員進一步管理,集團公司黨委初步探索了一些方法。明確已進入穩定生產期的企業黨員,一律轉入組織關系;建設期的企業或項目部中的黨員,關系仍留在原單位,但參加黨組織活動;持有證明的流動黨員一律編入黨支部;由于各種原因無書面證明的黨員,也納入黨員教育范圍之列。采取了“兩處、三互”的做法,即流出流入兩處黨組織共同協作,做到“三互”:信息互通,流入企業主動與流出企業聯系,及時進行流動黨員登記;管理互動,流入、流出企業黨組織定期溝通,共同加強流動黨員管理;考評互抓,流入企業將流動黨員的考評意見反饋到流出企業,作為對流動黨員考評的重要依據。這一管理模式彌補了流動黨員管理空白,實現了黨員管理的全覆蓋。當然,這個做法還需要作進一步探索、完善